发布日期:2025-04-13 13:56 点击次数:185
12月6号晚上,水门桥那里上演了最后一场激战。
志愿军第27军的80师240团3营7连,在没有啥重武器帮忙挡枪子儿的情况下,他们藏得好好的,身上绑着炸药,从好几个方向一块儿冲向了水门桥,发起了最后的一次猛攻。
这场战斗没有留下任何影像资料,但我们完全可以脑补出它的惨烈与英勇。
碰到美军匆忙调派来的整整一个坦克营,还有在水门桥两边布下的机枪密集火力,那些年轻的志愿军战士们,喊着喊着就往前冲,直接冲上桥,跟美军拼了命地打。
为了毁掉那座桥,好多志愿军战士干脆就抱着炸药包,一跃而下,跟桥墩一起炸了个粉碎。
第二天早上,美军陆战1师的师长史密斯一听到水门桥又被志愿军炸了第三次,心里头那个急啊,简直要崩溃了。要是水门桥没法赶紧修好,他们陆战1师就得被困在这鬼地方的山沟里,长津湖怕是要变成他们的葬身之地了。
另一边,志愿军9兵团的领头人宋时轮心里也是沉甸甸的。他直勾勾地盯着墙上的那张地图,一遍又一遍地问身边的副司令陶勇:
张仁初咋还没到呢?26军的人呢,咋也迟迟不来?还有88师,他们到底在哪?
宋时轮一直在那儿盼着,身为这场大战的总头头,他心里明镜似的,知道现在不管是美军的那个陆战1师,还是咱们前线的20军、27军,都已经累得不行了,两边都是靠着一股子倔强劲儿在硬撑。
不过跟美军比起来,宋时轮那儿还藏着一张超级厉害的王牌,那就是他的兵团总预备队26军。要是26军能在这个节骨眼儿上迅速赶到战场,再次把美军给围起来,那陆战1师可就彻底完蛋了,别想活着出去。
不过话说回来,要是26军没法追上陆战一师,那管你把水门桥炸它个三四回,五六回的,也都是白搭。
26军,就是关键!宋时轮把所有指望,都押在了猛将张仁初率领的26军那儿。
【一、长津湖的布阵就是一场豪赌】
朝鲜战争爆发前夕,9兵团被调到了东南沿海地带,忙着搞岛屿登陆的大训练。那时候,他们的头等大事就是磨刀霍霍,准备当渡海作战的先锋队,打头阵解放台湾。
碰到这场大战,总指挥粟裕特别小心,他反复琢磨,把作战计划改了三遍。一开始打算让8个军上,后来决定把三野的主力12个军都派上,还打算从别的野战军那里调3到4个军来当后备力量。
不过,无论战斗部署如何调整,粟裕始终坚持让9兵团打头阵,担任主攻任务。要解放台湾,这“先行者”的角色,非得最厉害的部队不可,而这样的部队,舍9兵团其谁。
抗美援朝的事儿定了之后,粟裕被调到东北当边防军司令员,他就跟毛主席说了一个事儿:得赶紧把9兵团聚拢起来,啥时候需要往北上打仗,咱都能立马动身。
最先定下来要去打仗的两个部队,一个是四野的13兵团,另一个则是三野的9兵团。这两个兵团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,那就是它们都是响当当的王牌部队。
第九兵团下面管着三个军,其中第二十军和第二十七军那是第三野战军里的顶尖王牌。虽然第二十六军跟这两位大哥比起来,实力稍逊一筹,但它也是个响当当的英雄部队,大家都叫它“沂蒙雄师”。这支部队特别厉害,攻打敌人堡垒、阻挡敌人进攻,啥都行,在全军里都很有名。
1950年11月份,9兵团进入朝鲜,接到命令悄悄跑到长津湖那块地方埋伏起来,准备把美军里最牛的那个陆战1师给包围起来消灭掉。
打仗布阵时,宋时轮讲究的是出手就得狠,得一下就把对手打趴下。因此,他把最重要的主攻任务,交给了战斗力最强的20军和27军。至于26军,则被安排在了长津湖的东北边,充当整个兵团的“救火队”,以防美军那边有啥支援动作。
战斗方案送到北京,毛主席一眼就看出了问题。在长津湖开打前的半个月,他发电报给彭德怀和宋时轮,提醒他们:
美军陆战第一师的打仗能力被传为美军里最厉害的,咱们用四个师去包围消灭他们的两个团,看起来力量还不太够,最好还得再留一个到两个师作为后备力量。第九兵团的第二十六军最好往前靠一靠,离前线近点儿。
毛主席的担忧挺有道理,26军作为后援部队,位置实在是太靠后了。要是前线战斗有啥突发情况,他们很难赶紧上去帮忙。
不过,当收到主席的电报提醒时,宋时轮心里头明显还有自己的担忧。
首先,长津湖东北那边还有美军的其他队伍呢,要是开打了,他们会不会跑过来帮忙?要是敌人真的派了大批增援到长津湖,那26军就得死死守住,因为他们是唯一能拦下这些敌人的部队,绝对不能动。
第二点,长津湖那地方地儿小,要是把三个军全放战场上,很可能展不开。人太多的话,9兵团的打算还可能提前让人家摸透了。
为了确保万无一失,宋时轮思量再三,决定先让26军按兵不动,等长津湖那边的战斗一打响,再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他们的任务。
掌控着20军和27军这两大精锐部队,再加上我们先一步占据了战场的主动权,用10万兵力去对抗只有3万人的陆战1师,那优势简直是明摆着的事。
然而,宋时轮万万没想到的是,战斗刚打响,意外就接踵而至。出问题的地方并非26军把守的长津湖东北部,而是长津湖的主要战场。
这儿的敌军数量,远超预期。
【二、整个战役从一开始就是僵局】
说实话,在长津湖那块地方,联合国军投入的兵力,比9兵团一开始想的多了3倍不止。里头不光有美国的海军陆战队第1师,还有美国的第3步兵师、第7步兵师,再加上韩国的第1军团,加一块儿得有10万人。
说起来在长津湖的主战场上,志愿军的人数确实比美军多。但你要是一看美军那边,有厉害的装甲车、大火力和飞机帮忙,那志愿军的人数优势就真没多大了,基本上被削弱得差不多了。
最能说明这个问题的实战例子,就是志愿军把“北极熊团”整个打掉的那场仗。
被叫做“北极熊团”的美国第七师三十一团,总共有四千多名士兵,他们有46门各种火炮,37辆坦克,还装备了不少60或90毫米的火箭筒。而且,他们每天能得到空军2到8次的火力支援。
这场战斗,27军出动了五个团的大批兵力,还把全军的炮兵都聚到了一块儿,费了好大劲儿才把北极熊团的火力给压下去,最后赢得了胜利。
用一个军的火力去对付一个团,这种大材小用的方式,在当时战场上却是唯一管用的战斗策略。
陆战1师是美军里的顶尖部队,比那个北极熊团可厉害多了。长津湖战役一打响,陆战1师就靠着火力猛,硬生生顶住了9兵团头一晚的偷袭。
第二天一早,美国空军立马行动起来,对着陆战1师的防线外围一顿猛炸,志愿军没办法,只好停了进攻,开始防守。就这么一晚上,原本计划好的包围歼灭战,变成了硬碰硬的攻坚战、阵地争夺战,整个战场都僵住了,动弹不得。
就在战斗打响后的第二天,宋时轮突然得知了一个坏消息,陆战一师打算要往外冲了。
很短的时间里,两边打得都很猛,消耗都特别大。不过,陆战1师那边火力猛、后勤跟得上、运输也快,所以他们根本不怕这种消耗,他们就缺时间。
战场上的形势一眼就能看出来变了,到了12月2号那天,志愿军司令部火速下了道命令,让9兵团务必在两天时间里,把被围住的敌人给收拾干净。
12月3号那天,毛主席又给志愿军司令部的彭德怀他们发了电报:
请宋时轮和覃健两位同志琢磨一下,尽快把26军调到南边去。
在长津湖战场局势变得棘手难以把握时,宋时轮毅然做出决定,把26军火速调往南线加入战斗。
【三、一个不该有的失误】
26军的领头人张仁初,老家在有名的“将军摇篮”湖北红安。18岁那年,他就投身革命,以性格刚强、打仗勇猛闻名。
长征那会儿,红军去打超级难攻的腊子口。张仁初这家伙,直接上身光膀子,一只手拎着枪,另一只手还挥着大刀,他亲自带着突击连往敌人堆里冲,一下就把敌人的阵型给冲散了。这一仗,他算是打出了名堂,连毛主席都听说了红军里头有个不要命打仗的“张疯子”。
抗美援朝战争打响后,张仁初一开始就当上了预备队的头头,也就是军长。在进朝鲜之前,26军那可是打硬仗的好手,从淮海战役一路打到碾庄,再到解放大上海,都是冲在最前面的。可现如今,他们守在长津湖边,看着其他部队在前线拼命,自己却闲在一边没仗打,张仁初心里头哪能服气呢。
但张仁初压根儿没想过,自己这个预备军长的位子还没坐热乎呢。没多久,9兵团司令部的指令就来了。
26号那天,全军火速朝南边开拔,到了3号一早,就直奔长津湖下碣隅里那块地方。咱们的任务是接替20军的58师,占到攻击的点位上。然后,就在3号晚上,对美军聚集的地方发起了冲锋。
尽管作战任务终于下达了,可张仁初的脸上却没啥喜色。
9兵团给26军下了命令,让他们在一天时间里赶到指定地方,拦住想要逃跑的美军。
但说实话,那时候26军的4个师,离下竭隅里近的有45公里,远的都70公里了,关键还全是山路。就这样的路况,想在一夜之间赶到那里,根本就不可能。
身为军人,就得绝对听从指挥,但张仁初身为一个军的军长,他得根据实际情况来。要是啥任务都一股脑儿接,完不成不说,还可能把整个战役都给搞砸了,这责任,谁背得起啊?
琢磨了好久,张仁初终于拿起电话,拨了9兵团司令部的号码:
再给我多一天的时间,我肯定能跑到下竭隅里。
情况紧急,军情如火,不过考虑到26军的确处在队伍的后方,9兵团仔细考虑后,最终采纳了张仁初的建议。
多了一天时间,张仁初却一秒都不敢耽搁。长津湖那地方,地形错综复杂,天气说变就变。而且,美军为了帮陆战1师逃跑,把能用的空中力量都派出去了。这样一来,咱们要想长途追击,可真是难上加难。
26军的任务真是艰巨,他们得走最远的路。特别是被选为先锋的88师,那情况可就更棘手了。他们得在12个小时里,火速前进70公里,争取在12月4日一早,就赶到下竭隅里南边的独秀峰那一带。
到了12月3号夜里头,88师接到了命令。那会儿,外面暴风雪正大着呢,气温都降到零下三十多度了。咱部队进朝鲜都一个多礼拜了,粮食早就没了,补给也一直没跟上,战士们一个个累得不行,都快撑不住了。
瞅着刚眯上眼的士兵们,再看看外面的狂风暴雪,吴大林心里有点不是滋味。身为师长,他犯了个大忌,考虑到队伍在风雪交加的夜晚赶路太危险,容易掉队迷路,吴大林决定让队伍继续安营扎寨,等天亮了再走。
吴大林的一时犹豫,让宝贵的15个小时悄悄溜走,结果88师只能等到第二天下午3点才动身出发。
经过漫长的15个小时,长津湖战役迎来了一个至关重要的转折时刻。
跟88师大相径庭的是,美军行动起来那叫一个飞快。陆战一师刚被围住第一天,就迅速恢复了被切断的各部队之间的联系,并且立马着手准备突围。他们不光这样,还忙着抢修机场,好让飞机能运走伤员和补给物资。
水门桥第三次垮塌后,美军急了,他们在日本不分昼夜地赶制M-2钢梁。接着,空军出动,把重2500磅的桥梁零件运到前线。运送方式也挺特别,是用两个降落伞吊着一根钢梁直接空降到古土里阵地。结果,这修桥的活儿,三下五除二,不到3小时就搞定了。
吴大林那会儿压根儿没想过,他白白搭进去的15个小时究竟有多重要。
老红军吴大林,头一回碰上美军时,对人家机械化部队那飞奔的速度,心里真没个准儿。不光吴大林这样,抗美援朝头几仗里,38军、42军、50军都因为犹豫不决,穿插动作慢半拍,结果让敌人给溜了。
在国内的战场上,88师经常要急行军突袭敌人,但以前可没碰上过这么恶劣的天气,补给也从来没这么头疼过。就算一开始行动慢了点儿,战士们咬咬牙,使使劲儿,也还是能追上敌人的步伐。
不过,长津湖那里的美军,跟解放战争时的国军,那可不是一个级别的。
3号下午,吴大林亲自带着主力部队,就是262团和263团,他们打头阵往南走。后面呢,264团还有师直属部队跟着,作为第二梯队。
部队刚迈出步伐,美军的飞机轰炸就紧跟其后。88师的战士们顶着狂风暴雪,在崎岖的山路上艰难前行。大雪纷飞,雪深到膝盖,全师上下又冷又饿,行军途中因体力耗尽而掉队的人数达到了2500人。
为了提升作战能力,26军增加了3个炮兵营的支援,可没想到在这种条件下,大炮反倒成了队伍里最大的拖油瓶。
四个骡子拽着一门大炮往前走,骡子不够用,人就得上肩扛。大冬天的,雪下得那么大,地又滑,人走路都费劲,骡子和马就更别提了。不少战马马蹄铁都磨得不行,有的压根就没装,走一步滑一下,大炮也跟着晃来晃去,整个部队行进速度特别慢。
沉重的装备不仅拖慢了行军步伐,还让部队变得显眼,很容易成为敌机轰炸的目标。结果,这三个炮兵营还没到战场,战斗力就大打折扣,几乎报废了。
为了赶时间,张仁初和李耀文政委直接拍板,让88师不管不顾,大白天的就沿着公路前进。结果,88师打头阵的队伍在长津湖边的公路上,被美军七十多架飞机给轰炸了。吴大林自己的吉普车也没能幸免,被炸了个稀巴烂,司机和警卫当场牺牲,整个师部还差点跟大部队断了联系。
到了12月7号一大早,88师的先头部队好不容易才赶到那个要拦截的地方。虽说他们是追上了敌人留下来断后的那些兵,可陆战1师的主力部队早就不知道跑哪儿去了。
拼尽全力,追赶不停,88师乃至整个26军都遭受了不小的损失。可最终,陆战1师还是成功穿越了水门桥,再也没法追上了。
【四、一雪前耻】
在9兵团的司令部里头,宋时轮一听到陆战1师溜走的消息,火大得直接把那块木板搭的桌子给掀翻了,地图、笔还有茶缸子哗啦一下全掉地上了。
长津湖战役结束后,在总结会上,宋时轮对着26军的军长张仁初,火冒三丈地说:
你现在是出了名的坏,就像在高山顶上倒垃圾,大家都知道你的臭名了!我得把26军这个名号给取消了!
战斗打得不顺手,张仁初心里本来就窝火,他那急躁的性子更是一触即发。一听说26军的番号要被撤销,张仁初立马就急了眼,直接顶了回去:
“毛主席给定的编号,那是动不得的!”
说实话,26军在长津湖那场仗里,打得并不如大家想的那么好。除了吴大林指挥上有点问题,更大的原因是碰到了超级恶劣的天气,衣服不够穿,粮食也断了,还老被空袭。
长津湖战役,那真是没得说,谁打也就那样了。就连美军陆战1师的领头人史密斯,打完仗都承认:
长津湖那片地方,说实话,真不是打仗的好地方,就连成吉思汗那样的大人物,估摸着也不会动念头去占领它。
长津湖战役结束后,26军撤到后方进行休整。这时候,军长张仁初和副军长张铚秀一直在琢磨之前的战斗,觉得部队在打仗的方法上没摸透美军的路数,心里头有点怵他们,没找到美军的软肋。还有啊,一些带兵的领导不够勇敢果断。
在解放战那会儿,粟裕带领的三野部队,那可是出了名的胆大心细,打的仗让人直呼“绝了”。可一到朝鲜战场,88师就栽了跟头,问题就出在他们没把自己的长处当回事儿,结果好机会就这么溜走了。
1951年2月7号,26军又重上战场,跟想反攻“三八线”的美军干上了,打了整整38天硬仗。他们灵活防守,最终把西线敌军的主力给挡住了,还干掉了敌军一万多人。
彭德怀在4月中旬的一个记者见面会上,大力赞扬了26军。他跟那二十多位跑战地的记者讲:“张仁初带着26军守在七峰山、海龙山,用很少的损失就把敌人给打败了。更厉害的是,他们一个班居然用手榴弹干掉了美军11辆坦克。这全是战士们勇猛,再加上指挥员脑子转得快、指挥得当的功劳。”
在第五次大战那会儿,26军在金化、平康那块儿守了整整十个月。这十个月里,他们打了五百六十五场大大小小的仗。条件那叫一个苦啊,装备还没敌人好,但他们愣是靠着一股劲儿,干掉了两万多敌军。这任务,他们完成得漂亮极了。
1952年6月份,26军打完仗胜利回国了。在抗美援朝那会儿,他们一共干掉了3万8千多的敌人,战绩在27个参战的军里头排到了第五名。